《朝三暮四》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朝三暮四的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解釋 本指只變名目,不變實質來欺騙人。現多用以比喻變化多端或反復無常。
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jū,獼猴)公賦(xù,橡實),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這就是“齊物”,并舉了“朝三暮四”的例子來說明。這個例子說,養猴人給猴子分配橡果,說:“每位早上三顆晚上四顆。”所有的猴子都很氣憤。養猴人又說:“既然這樣,那么就早上四顆晚上三顆。”于是所有的猴子都非常高興。這個例子中,名義和實際都沒有變化,但猴子的喜怒卻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看似不同,實際齊一的“道”。
近義 朝秦暮楚反復無常
反義 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例句
她這人總是朝三暮四,沒有人喜歡她。
上一篇:《望梅止渴》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權宜之計》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