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質彬彬》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文質彬彬的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
解釋 文:文雅。質:樸實。彬彬:文質各占一半的形貌。形容文華質樸配合得宜,既有文采,又很樸實。后常用來形容人舉止文雅有禮貌。
出處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做人要既文雅又樸實。他說:“如果過于樸實,使得樸實超過了文雅,就顯得粗陋;如果過于文雅,使得文雅超過了樸實,則會顯得浮華。只有文雅和樸實各占一半,配合得當,才是君子。”
孔子對于質和文的論述,其實涉及了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后代將其加以推廣,應用到為人處世、撰文寫作等許多方面,總體要求是內容要與形式配合得當,只有兩者配合得當,才稱得上完美、完善。
近義 溫文爾雅
例句
新來的老師戴著一副眼鏡,顯得文質彬彬的。
上一篇:《文人相輕》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斷鶴續鳧,截趾適履》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