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浮聲;后須切響拼音,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對偶成語介紹
前有浮聲;后須切響拼音:qián yǒu fú shēng;hòu xū qiè xiǎng
【綜】浮聲:古漢語中的平聲。切響:古漢語中的仄聲。指前面有平聲,后面必須有仄聲跟上。指律詩寫作講究格律,連平仄聲的相錯互換,前后上下對應,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隨心所欲。《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
【例】現在有些人也喜歡寫一些“舊體詩詞”,但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不合格律的,他們不熟悉“前有浮聲,后須切響”等要求,只是做到字數相同,押一下韻而已。
【辨】復句式成語,通常連用。也省作“浮聲切響”。
上一篇:《前仰后合,東倒西歪》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力透紙背,筆掃千軍》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