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伐罪吊民拼音,撥亂反正;伐罪吊民對偶成語介紹
撥亂反正;伐罪吊民拼音:bō luàn fǎn zhèng;fá zuì diào mín
【上】撥:治理。反:返回,回復。指糾正錯誤,治理混亂局面,使之恢復正常秩序。《漢書·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
【下】伐罪:討伐罪魁禍首。吊:慰問。討伐有罪的元兇,撫慰受難的百姓。◆ 也作“吊民伐罪”“伐罪吊人”。元· 劉祁《歸潛志》卷十二:“及取宋,責其背約,名為伐罪吊民。”
【綜】治理混亂的局面,恢復正常秩序;討伐有罪的元兇,撫慰受難的百姓,以穩定社會,贏得民心。
【例】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從此撥亂反正,伐罪吊民,治理整頓,發展經濟,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上一篇:《招兵買馬,積草屯糧》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持之以恒,終必有成》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