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長黃池;逐鹿中原拼音,爭長黃池;逐鹿中原對偶成語介紹
爭長黃池;逐鹿中原拼音:zhēng zhǎng huáng chí;zhú lù zhōng yuán
【上】長:這里指盟長。黃池:春秋時地名,在今河南省。春秋時,吳王夫差會晉王于黃池,爭當盟長。現引申為一比高低,爭奪權力。晉·左思《吳都賦》:“勝強楚于柏舉,棲勁越于會稽。闕溝乎商魯,爭長于黃池。”
【下】鹿:喻指獵取的對象,比喻帝位,政權。中原:指我國中部,泛指天下。比喻群雄爭奪天下。也比喻爭競勝負。◆也作“中原逐鹿”。劉伯承《千里躍進大別山》:“三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布成‘品’字形陣勢,互為觭角,逐鹿中原,機動殲敵。”
【綜】比喻群雄并起,爭奪政權,欲稱霸天下。
【例】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諸侯割據勢力爭長黃池,逐鹿中原,是經常發生的事,老百姓飽嘗戰爭的苦難。
上一篇:《不落窠臼,別開生面》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云中白鶴,塵外孤標》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