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比喻如果事前沒有深遠的思考、謀劃,一旦危難迫近,將無法應付。出自《殺狗記》六:“常言道:‘人無遠慮,必定有近憂來至。’作個道理,早尋個長久計。”
曹操率領四十萬兵馬去攻打東吳。東吳孫權召集文武百官研究抵御敵人的對策。大將呂蒙建議在濡須口(現在湖北黃岡附近)修筑船塢。船塢,是在江中旁岸環筑的城墻,把整個水軍船只泊在里面,城墻上派許多兵防守,進攻退守,水陸兩軍配合都很方便。
許多大將反對筑塢,說:“上岸擊賊,跣足(赤腳)下船,何用筑城?”
呂蒙說:“打起仗來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戰無必勝。一旦突然發生激戰,步兵騎兵白刃相接,人來不及奔近水邊,又怎么來得及上船列隊對敵呢?有了船塢就可以從容布置隊伍了。”
孫權聽了呂蒙的這番話,非常同意他的觀點,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呂蒙的話是有遠見的。”于是派幾萬人連夜開工,在很短的時間內,筑成了濡須塢。
曹操大兵到來,哨兵向曹操匯報說:“遙望沿江一帶,旗幡無數,不知兵聚何處。”曹操放心不下,爬上山坡探望,只見濡須塢內戰船各分隊伍,旗分五色,兵器鮮明,竟然無懈可擊。這一戰,曹操損兵折將而回,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上一篇:為虎作倀
下一篇: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