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事不糊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事不糊涂:dà shì bù hú tú
詞源: 《宋史·呂端傳》:“時呂蒙正為相, 太宗欲相端, 或曰:‘端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 大事不糊涂。’決意相之。”
詞由: 宋代宋太宗在位時, 原是拜的呂蒙正為宰相的, 后來想啟用呂端, 于是聽取了部分臣下的意見。當時, 有部份人認為呂端這個人辦事情頭腦不怎么清醒、果敢。宋太宗則不以為然, 他說:“你們還沒有摸透他的為人, 我卻了解呂端在細小事情上是不問不管的, 可在朝政的重大事情上是敢說敢為的, 是從來不含糊的。”沒多久, 太宗真的罷了呂蒙正的相位, 而任命了這位后來頗有功績于宋朝的呂端。
詞義: 指對重大的事情能堅持原則, 毫不含糊。
書證:明·李東陽《鎖繼恩》:“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繼恩一鎖成鴻圖。”
上一篇:成語《夏日可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樹將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