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人和
【釋義】地利:作戰的有利地形,或防衛工事。人和:指人與人的關系和睦團結。地理環境和人事關系方面的條件都很有利。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下》。
有人向孟子請教怎么樣才能算是一個圣明英達的君主。孟子說:“我認為圣主明君是用仁政來治理天下的,這樣順從、支持他的人就多,反對他的人就少。我的意思就是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p>
“隨便舉個例子,例如有座小城,敵人久攻不下,敵方肯定會利用適合作戰的陰晴、寒暑、雨風等有利天時,可是仍不能攻下它。因為這座小城占有地形上的優勢,城高池深,這種地利超過了敵方的天時。
”同樣的一座山城,城墻很牢固,而且兵強馬壯,糧食充足,但是敵人來了,城內守兵棄城逃跑,這是為什么?這說明地利不如人和呀!這就證明了我的主張:靠疆界是無法限制百姓的;守衛國家依靠地勢險峻也是靠不住的。
“同樣,想用武力也不能長治久安。如果你不施行仁政,百姓就不會聽從你,而且還會搞得眾叛親離,那么你不是注定要垮臺嗎?”
上一篇:《四面楚歌》釋義與出處
下一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釋義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