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爭戰(zhàn)多年,打了個平手,便議和罷兵,約定以鴻溝為界,各封領土,互不侵犯。劉邦不守信約,親率大軍把楚軍殺了個措手不及。項羽防不勝防,大敗而退,退到垓下,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脫身不得。
當時,項羽帳下尚有數(shù)員大將和八千精銳子弟兵,個個驍勇善戰(zhàn),漢軍一時難以聚殲。
劉邦準備下令猛攻,韓信說:“楚軍雖已成甕中之鱉,無路可逃,但戰(zhàn)斗力不能輕視,強攻會給漢軍造成無謂的傷亡,項羽還可能就地突圍。”
張良說:“我可以讓漢軍大唱楚地民歌,引起楚兵的思鄉(xiāng)之情,讓他們喪失戰(zhàn)斗力。”
幾天以后的深夜,一輪明月閃出云層,陣陣秋風吹得殘枝落葉沙沙作響,好似無可奈何地嘆息。張良選了很多會唱楚歌的士兵聚集在一起唱楚歌。歌聲婉轉(zhuǎn)低沉,令聽者落淚,思念家鄉(xiāng)。
霸王項羽正在軍帳內(nèi)思考突出重圍的辦法,聽到四面八方傳來幽怨悲涼的楚歌,大吃了一驚。他踱出帳外,看到楚軍三五成群,或竊竊私語,或仰望明月,淚水長流;或手扶長槍,木然遠眺,眼前一派慘象讓項羽覺得心情沉重,愁緒襲來,默默回帳中。
他不由想起當年在三楚高舉義旗,勇冠三軍的戰(zhàn)績,忽又覺得巨鹿決戰(zhàn),叱咤風云,千人喪膽的氣概,宛如昨日。昔日的輝煌,眼前的慘景使他愁腸百結,悶悶地拿起酒壺一飲而盡。
這時,他愛妾虞姬進帳,為他舞劍。身影劍花,更令項羽不能自己,內(nèi)心悲苦萬分。楚軍果然軍心煥散,項羽兵敗烏江,最后自刎而亡。
上一篇:《口若懸河》釋義與出處
下一篇:《地利人和》釋義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