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夜以繼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夜以繼日:yè yǐ jì rì
詞源: 《孟子·離婁下》: “仰而思之, 夜以繼日; 幸而得之, 坐以待旦。”
詞由: 周公旦輔佐武王伐紂, 事成不久, 武王便死了。武王死后, 成王繼位。由于成王年幼, 周公就代他執政。為了把政事辦好, 他一心學習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實踐禹、湯、文、武所行過的政治。在實踐過程中,他每天都要檢查政事是否做得對, 做得好。如若發現有的事情做得不夠妥當, 不夠理想,與當時的實際情況不合就抬起頭思考, 白天想不好, 夜里接著想; 如果想出了好辦法,便坐著等待天亮,馬上付諸施行。
詞義: 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 日夜不停 (多指學習或工作等) 。
書證: 《莊子·至樂》:“夫貴者, 夜以繼日, 思慮善否。”三國·魏·阮籍《樂論》:“殷之季君, 亦奏斯樂。酒池肉林, 夜以繼日。”沙汀《下鄉第一課》: “這是一個不平常的景象, 廣大農民正在夜以繼日地向大自然進軍。”郭明倫、張重天《冀魯春秋》: “近一月來, 眾人投身在火熱的斗爭里, 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緊張的工作使他們忘記了疲倦。”
上一篇:成語《坐于涂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夜郎自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