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汗馬功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汗馬功勞:hàn mǎ gōng láo
詞源:《史記·蕭相國世家》:“功臣皆曰:‘……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詞由:漢王劉邦平定天下以后,準備對部下論功行賞。當時許多將領爭論不休,都自以為自己的功勞比別人大,應該享受高官厚祿。劉邦經過仔細的斟酌和比較,最后認定蕭何的功勞最大,便封他為酂侯,賞賜給他一大塊封地。有些功臣不服氣,對劉邦說:“我們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功勛卓著,賞賜卻不如蕭何。蕭何只是舞文弄墨,發些議論,不曾有汗馬功勞,為何卻功居我們之上呢?”劉邦再三解釋,群臣才勉強服了。
詞義:在戰爭中立下的功勞。汗馬:將士作戰時騎的戰馬奔馳出汗,比喻征戰的勞苦。現在也指在工作中作出的貢獻。原作“汗馬之勞”。
書證: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則說是臨潼斗寶之后,多有汗馬功勞,宣稱入朝為相,出朝為將。”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將俺丞相汗馬功勞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馬烽《劉胡蘭傳》:“……他自己從來也沒有向別人吹噓過自己的那些汗馬功勞。”
上一篇:成語《歧路亡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洗垢求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