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口蜜腹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口蜜腹劍:kǒu mì fù jiàn
詞源:《資政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 或陽與之善, 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 腹有劍。”詞由: 唐玄宗時, 曾用李林甫做宰相, 此人能書能畫, 論才氣則也出眾, 可是要論品德的話, 那就十分成問題了。他有一套諂媚逢進的本領, 竭力吹捧玄宗, 采用種種手法, 討好玄宗的心腹宦官和寵后嬖妃, 以便取得他們的歡心, 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依靠這種特殊本領,在朝高居相位十九年之久。他利用權勢干盡了壞事。在職期間,嫉妒賢能。對比自己強的人, 或者受到皇帝信任的, 權勢將要接近他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加以排擠, 甚至除掉。他和一般人接觸, 表面上也總裝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樣子, 還會說一大堆好聽的話, 使人以為他是一位難得的忠臣良相, 實際上他是只陰險狡猾的老狐貍。人們識清了他的偽善面目, 便在背后罵他:“口有蜜, 腹有劍。”
詞義: 嘴上說的像蜜一樣甜美, 心里想的像劍一樣利害。比喻嘴上甜心里毒。
書證: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五出:“這廝口蜜腹劍, 正所謂慝怨而友者也。”朱自清《論老實話》:“存心騙人, 別有作用, 所謂‘口蜜腹劍’的,自然當作別論。”馮驥才、李定興《義和拳》:“老毛子純粹是一伙口蜜腹劍的家伙, 表面上裝做好鄰居, 其實什么無恥的事兒都干得出來!”
上一篇:成語《取義成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口血未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