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取義成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取義成仁:qǔ yì chén rén
詞源: 《宋史·文天祥傳》:“天祥臨刑殊從容, 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 其妻歐陽氏收其尸, 面如生, 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 所以仁至。讀圣賢書, 所學何事, 而今而后, 庶幾無愧。’”
詞由: 南宋末年, 文天祥出使元軍被扣留。到鎮江后只身脫逃, 歷盡艱險, 輔佐端宗招兵轉戰, 終于兵敗被俘, 囚禁在燕京 (今北京) 三年, 始終不屈。他從容就義時對監守的元兵說:“我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接著朝南方拜了幾拜而受死。過了幾天,他的妻子歐陽氏收尸時,文天祥的臉面仍象活著的一樣, 這時他的年紀才四十七歲。歐陽氏在他的衣帶里撿出來一紙遺書, 上面寫道:“孔子說過‘殺身成仁’, 孟子講了‘舍身取義’,只有盡了‘義’,才是做到了‘仁’。我們為何要讀圣賢之書, 是為了今后無愧于國家。”
詞義: 舍生取義, 殺身成仁。義:正義; 仁: 仁愛; 都是理想的道德標準, 有特定的階級內容。
書證: 陳毅《梅嶺三章》詩:“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上一篇:成語《發揚蹈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口蜜腹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