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奴顏婢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奴顏婢膝:nú yán bì xī
詞源: 晉·葛洪《抱樸子·交際》:“以岳峙獨立者, 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瞇者, 為曉解當世。”
詞由: 社會上有些馳騁風塵的人物, 他們看風使舵, 做隨風楊柳,不要求自己努力做一點有益于人類的事,反而顛倒是非,把山岳一樣剛正直立的人, 看作是死硬頑固; 而把滿臉奴才相的人, 認為深知時勢。
詞義: 奴才的臉面, 婢女的膝蓋。奴顏: 奴才的臉面, 滿面的諂媚相, 只曉得向主人討好; 婢膝: 婢女的膝蓋, 見到主人就是下跪, 身位卑下。形容奴才相十足, 卑躬屈節地向別人討好,拍馬。亦作“奴顏婢色”。
書證: 唐·陸龜蒙《甫里集·江湖散人歌》:“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癡。”宋·王禹偁《小畜集·送柳宜通判全州序》:“與夫諂權媚勢,奴顏婢色, 因采風謠司漕運者言而得之者遠矣。” 《宋史·陳仲徵傳》:“俯首吐心, 奴顏婢膝,”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出:“更兼奴顏婢膝,用幾許為鬼為蜮的權謀。”李健吾《文明戲》:“它進而奴顏婢膝, 諂媚觀眾, 取笑而又恭維, 然后不顧本身的完整, 進行的諧和, 氣氛的一致, 隨時隨地拿自己開心。”
上一篇:成語《天衣無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如履薄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