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起承轉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起承轉合:qǐ chéng zhuǎn hé
詞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八回:“黛玉道:‘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
詞由:一部《紅樓夢》中,能寫對聯、吟詩文的很多, 其間, 林黛玉堪稱個姣姣者。有一天吃過了晚飯, 香菱獨自到瀟湘館來。這時林黛玉的身體好多了, 見到香菱也很高興。香菱說如今有了點空閑, 要黛玉教她做詩。黛玉笑道:“既要學做詩, 你就拜我為師, 我雖不通,大略還教的起你。”接著又說: 這有什么難,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兩句, 是兩副對子, 平聲的對仄聲, 虛的對實的, 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 連平仄、虛實不對也行。總之, 詞句還是末事, 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 連詞句不用修飾, 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詞義: 舊時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起:開頭。承:承接上文加以闡述。轉: 轉折。合: 結合, 即結束全文, 與開頭相拍合。亦比喻固定、刻板的公式或作法。
書證: 清·金圣嘆《西廂記讀法》:有此許多起承轉合, 便令題目透出文字。”魯迅《而已集·通信》:“然而不得已, 也只好起承轉合, 上臺去說幾句。”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 “講的是奇偶急徐、起承轉合的文法。”老舍《駱駝祥子》七:“高媽的話很象留聲機片,是轉著圓圈說的, 把大家都說在里邊, 而沒有起承轉合的痕跡。”
上一篇:成語《貪賄無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趁火打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