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第二人尹文與《尹文子》·《尹文子》中的邏輯故事·“丑”女美妻》注釋|譯文
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①。以其美也,常謙辭②毀之,以為丑惡。丑惡之名遠(yuǎn)布③,年過而一國無聘者。衛(wèi)有鰥夫④,時冒⑤娶之,果⑥。國色。然后曰:“黃公好謙,故毀其子不姝⑦美。”于是爭禮。亦國色也。國色實也,丑惡名也,此違名而得實矣。(《尹文子·大道下》)
【注釋】①國色:指容貌非常美麗的女子。②謙辭:謙恭的用語。③布:流傳、散布。④鰥夫:老而無妻的人。⑤冒:冒失。⑥果:竟然。⑦姝:美好。
【譯文】齊國有位黃公,喜歡謙虛。他有兩個女兒,都是容貌非常美麗的女子。然而正因為她們很美,黃公卻常常用謙辭貶低她們,說她們丑陋不堪。因此,兩個女兒丑陋的名聲流傳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以致她們過了適宜的婚齡而全國沒有一個人來聘娶。這時,衛(wèi)國有位鰥夫,冒冒失失地把其中一個女兒娶去,卻發(fā)現(xiàn)娶回的竟然是個絕色佳人。他逢人就說:“黃公喜歡謙虛,有意貶低女兒,說她們長得不美。”于是人們爭著送禮求婚,把另一個娶去,發(fā)現(xiàn)同樣是個容貌非常美麗的女子。國色是實,丑陋是名,這是違名而得實了。
【評說】“名”與“實”的關(guān)系,是古代哲學(xué)常常討論的話題。黃公的故事就是關(guān)于這個話題的寓言。黃公把美麗的女兒說成丑八怪,誤了女兒的青春,就是由于“名”的亂用。一些人只相信“名”如何,不去具體考察“名”所對應(yīng)的“實”究竟怎么樣,結(jié)果沒有機(jī)會娶上絕色佳人。而那個鰥夫卻因為不考慮“丑陋”之名對應(yīng)的實如何,歪打正著,反得美妻。可見我們平時使用概念和名詞時,一定要注意探究其所指事實本身究竟是怎樣的。
上一篇:《中國邏輯史上著名的詭辯命題·龜長于蛇》注釋|譯文
下一篇:《“中國的亞里士多德”墨子與《墨經(jīng)》·《墨經(jīng)》中的邏輯故事·“義”與“不義”》注釋|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