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羿射九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羿射九日:yì shè jiǔ rì
詞源: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㺄,斷修蛇于洞庭,擒封狶于桑林?!?/p>
詞由:傳說天帝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兒子,他們都住在長幾千丈、粗一千多圍的扶桑樹上。這十個太陽兒子按媽媽的安排,每天出現一個在天空。日子久了,大家感到這么輪班巡行實在乏味。有天晚上,十個太陽聚在一起商定明天一道出去游玩。就這樣,十個太陽齊照大地,禾苗被曬焦了,樹木被曬死了;再加上各種怪獸怪風,到處橫行,人民災難深重。于是堯帝便派他的神箭手后羿去為民除害。后羿看見十個太陽逞威,看見人民的痛苦,極為氣憤難過。他張開紅色的弓,搭上白色的箭,一連射下了九個太陽。站在土坡上看射日的堯,忽然想起人間也離不開太陽,于是令人從羿的箭袋中暗暗抽去了最后一支箭,所以,至今天上還有一個太陽。老百姓歡天喜地地為后羿慶功,擁戴堯為天子。
詞義:后羿接連射下九個太陽。后羿:上古傳說中的英雄,堯的武士。形容為民除害的英勇行為。
書證:毛澤東《矛盾論》:“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逐日’,《淮南子》中所說的‘羿射九日’”……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乃是無數復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于人們所引起的幼稚的,想象的,主觀幻想的變化,并不是具體的矛盾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的變化?!?
上一篇:成語《置若罔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老奸巨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