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庸人自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庸人自擾:yōng rén zì rǎo
詞源:《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 庸人擾之為煩耳?!?/p>
詞由: 陸象先是唐玄宗時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并兼劍南道按察使。由于他一向寬大為懷, 他的司馬韋抱貞對他說:“希望你施行杖罰來建立威名,要不然,下面的人恐怕就沒有畏懼了。”象先回答說:“用嚴刑來樹立威風,損人利己,恐怕不是仁慈的人應當做的事吧?!焙髞恚?陸象先在蒲州作刺史,有個普通人犯了罪, 象先只責備了那個人幾句就算了。他的錄事說:“這樣的事應當判杖刑。”陸象先說:“難道他不了解我的話嗎? 如果要用杖刑, 應該從你開始?!变浭轮缓们那耐肆讼氯ァj懴笙瘸3θ苏f:“天下本來沒有事,沒見識的人自找麻煩罷了?!?/p>
詞義: 指平庸的人無事生事, 自尋煩惱。庸: 平常, 平凡。擾: 擾亂,打攪。
書證: 魯迅 《致臺靜農》: “近來謠言大熾,四近居人大抵遷徙,景物頗已寂寥, 上海人已是驚弓之鳥, 固不可詆為‘庸人自擾’?!惫簟逗椴ㄇ返谑逭拢骸罢宅F在說來, 當時就呆在長沙, 不撤退也未嘗不可以, 為什么要那樣‘庸人自擾’呢?”華而實《漢衣冠》三:“他在房里踱了半圈, 在門口停下, 背對著鄭成功,警告似地說:‘不要庸人自擾!’”馮雪峰《蛇和蜜蜂》:“凡是鬧哄哄的國家就一定不平靜, 如果不是外患, 那就必定是內亂, 至少也一定是庸人自擾!”
上一篇:成語《席不暇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開云見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