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公無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公無私:dà gōng wú sī
詞源: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呂氏春秋·去私》:“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詞由:晉平公在位時,南陽地方缺了個長官,便征求大夫祁黃羊的意見,祁黃羊推薦了仇人解孤。晉平公很驚奇,問他:“解孤不是你的仇人嗎。你干嗎要推舉他?”祁黃羊坦然答道:“大王您問我的是誰可以勝任南陽的長官,并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啊!”晉平公聽得有理,真的委任解孤為南陽長官。解孤到任后,為地方辦了不少好事,受到百姓的普遍好評。不久,晉廷要增加一個中軍尉,晉平公又請祁黃羊物色,祁黃羊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晉平公聽了就說:“你推舉兒子,不怕別人說閑話嗎?”祁黃羊干脆地答道:“大王問的是誰可以做中軍尉,并沒有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后來祁午也成了能秉公執法、除害興利的好官。一次,孔子聽到了上面兩件事后稱贊道:“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外不避私人怨仇,對內不避親生兒子之嫌,真是大公無私啊!”
詞義:一心為公,沒有一點私心。
書證:清·龔自珍《定庵續集·論私》:“可謂大公無私也已”。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著一個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心懷。”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 才是可尊敬的。”
上一篇:成語《垂頭喪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功告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