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與民同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與民同樂:yǔ mín tóng lè
詞源: 《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他, 與民同樂也。與民同樂, 則王矣。”
詞由: 齊國的大臣莊暴有一天見到孟子說:“前天大王對我說, 他十分喜愛音樂。我不敢說好, 又不敢說不好, 竟沒有回答他。喜歡音樂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孟子說:“大王真的喜愛音樂的話, 那么齊國就有希望了。”過了一天, 孟子去見齊王, 便問道:“大王曾和莊暴講過你非常愛好音樂嗎?”齊王笑笑說:“寡人不過喜歡那粗俗的音樂罷了, 談不上喜愛先王的音樂。”孟子說:“大王不必如此客氣。大王如若喜歡音樂, 那齊國是大有希望的。因為現在的俗樂與先王的音樂, 也差不了多少。”齊王說:“我喜歡音樂, 齊國便大有希望了。這是何道理?”孟子回答說:“請問獨自一個人作樂與大家共同快樂, 到底哪一種更樂呢?”齊王說:“自然是共同的快樂。”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在這里作樂, 百姓聽到鼓樂聲就皺起眉頭嚷道:‘我們的君主, 只顧自己的歡樂, 卻叫我們窮苦到這種地步, 父子不能相見,妻離子散。這沒有別的緣故,是君主不與我們共同快樂呀! 大王如果能與民同樂, 那么你在這里作樂, 百姓聽到你的鼓樂聲, 就會眉開眼笑, 齊國也就可以興旺了。”
詞義: 原指孟子勸齊王跟老百姓一道娛樂。后泛指當政者與人民共同娛樂。
書證: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人人都到五鳳樓前,端門之下, 插金花, 賞御酒, 國家與民同樂。”
上一篇:成語《不食周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與虎謀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