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錦囊妙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錦囊妙計:jǐn náng miào jì
詞源:羅貫中《三國演義》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詞由:三國時,周瑜與孫權定計賺劉備過江招親,以便害死劉備,并乘機索回荊州。但計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勸劉備只管去,不必擔心。劉備卻說:“周瑜定計欲害我,豈可以身輕入危險之地?”諸葛亮笑道:“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莫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劉備仍懷疑不敢往。諸葛亮又說:“吾已定下三條計策,非子龍(趙云)不可行也。”遂喚趙云近前,附耳低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公元209年冬,趙云保著劉備乘快船十只,隨行五百人,離了荊州前往南徐。荊州之事皆聽諸葛亮裁處。劉備到東吳,按諸葛亮三條錦囊妙計行事,終于獲得成功,與孫權的妹妹孫尚香成了親。
詞義:舊小說里常描寫足智多謀的人將應付事變的辦法預先寫好放在錦囊中,要有關人在危險之時拆看, 按計行事。比喻屆時解決緊急或疑難問題而又暫時保密的辦法。錦囊: 用錦做的袋子。比喻能解決危急的好計策。
書證: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她的那點聰明, 本不在何玉鳳姑娘以下, 況又受了公婆的許多錦囊妙計, ……。”葉圣陶《倪煥之》: “……為什么叫麻煩?你的錦囊妙計在哪里呢?”王英光 《楓香樹》: “馬玉池當仁不讓, 把身子往他身邊靠靠, 竭力壓低嗓子, 把他的錦囊妙計搬著指頭說起來。”
上一篇:成語《鉤心斗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