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借寇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借寇恂:jiè kòu xún
詞源:《東觀漢記·寇恂傳》:“恂在潁川,郡中政理,賊不入境。征入為金吾,潁川盜賊群起。車駕南征,恂從至潁川,盜賊悉降。百姓遮道曰:‘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詞由:寇恂是東漢時的名臣。他跟隨劉秀打天下。在他奉命治理潁川時,政績顯著。這時候社會上亂得很,潁川也是盜賊蜂起。他對付盜賊很有一套辦法,把一股股盜賊都平定了。后來他被調到京城里去,潁川這地方的盜賊又活動起來了。當他跟著劉秀出征經過潁川時,所有盜賊全部都到寇恂這里來請罪。于是,老百姓都來攔住劉秀,要劉秀把寇恂再調到潁川治理一年。劉秀同意了,寇恂就留在潁川,潁川又大治了。
詞義:寇恂在潁川的政績很大,調任后,老百姓要求把寇恂借來潁川任職。表示對地方官的挽留。
書證: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湘西不得歸關羽,河內猶宜借寇恂。”清·趙翼《送邑侯高松亭調任宿遷》:“名己封章奏,知難借寇恂。”
上一篇:成語《信誓旦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先知先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