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釋重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如釋重負:rú shì zhòng fù
詞源:《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詞由:公元前542年,魯襄公因病去世。由于襄公沒有嫡子,公子裯被立為國君,史稱魯昭公。昭公即位以后,整日吃喝玩樂,不理政事,即使在生母喪葬期間,他也談笑自若,甚至還出外打獵取樂。這就使他在國內日益失去了民心。與此同時,魯國的季孫、叔孫、孟孫三卿的勢力卻日益發展起來。昭公也逐漸意識到他們對自己所構成的嚴重危脅,準備尋找機會打擊三卿,重新奪回自己失去的權力。不久,昭公聽說臧孫等大夫同季孫有仇,就派一名心腹內侍把他們請進宮來,要求他們湊集一部分軍隊去包圍季孫的府第,先把季孫除掉。季孫受到昭公軍隊的突然襲擊,來不及調集人馬抵抗,只好登上后園的高臺憑險固守。叔孫的家臣司馬鬷戾和孟孫得到消息,都先后帶兵來援救。三卿的軍隊聯合起來,將昭公的軍隊打得四處逃奔。昭公知道大勢已去,只好投奔到齊國去。由于昭公在國內失去了民心,所以百姓們對他的出奔不但不表示同情,反而還覺得如同放下重擔那樣輕松。
詞義:象放下沉重的擔子一樣。釋:放下;重負:重擔子。形容完成了一件重大任務或者緊張的心情緩和了之后的輕松愉快。
書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花姑子》:“又以衣覆馀餅,懵騰酣睡,辰分始醒,如釋重負。”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七回:“齊巧院上派人下來,說:‘把外國兇手先送到洋務局里安置。’……首縣聞言,如釋重負。”曲波《林海雪原》一:“姐姐如釋重負似的松了一口氣。”
上一篇:成語《奇貨可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妄自尊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