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shī zhī dōng yú , shōu zhī sāng yú
詞源:《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詞由:公元前25年夏,漢光武帝劉秀把屠刀指向農(nóng)民起義軍。第二年春天,赤眉軍首領(lǐng)樊崇因軍糧短缺,不得不率領(lǐng)幾十萬人馬撤離長安,向西挺進(jìn),后又揮師東進(jìn)。劉秀看到鄧禹多次被樊崇擊敗,便改派馮異接替鄧禹,率軍剿滅赤眉軍。馮異思量用武力難以取勝,便打算用招撫的手段引誘、分化起義軍,但由于鄧禹等不聽指揮,擅自帶領(lǐng)配合作戰(zhàn)的軍隊向起義軍進(jìn)攻,結(jié)果被起義軍用誘兵之計打得大敗;馮異趕緊率主力救援,也被打得一敗涂地,馮異連戰(zhàn)馬也棄卻了,只帶了幾個親信,逃回營寨。后來,馮異重新集結(jié)軍隊,又讓一部分將卒改扮成赤眉軍,在兩軍對陣時突然殺出。起義軍因敵我難辨,遭受重大損失,只剩下十幾萬人。劉秀又以重兵包圍,終于徹底剿滅了赤眉軍。為此,劉秀下了一道詔書,慰勞馮異,其中有這么幾句話:“開始雖然在回溪受到損失,最后終于在澠池一帶取得了勝利。初雖有失,而終得成功。”
詞義:雖然早晨遭到損失,但傍晚卻有收獲。東隅: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指早晨;桑榆: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太陽落山處,也指傍晚。比喻起初在這方面雖然失敗了,但最終在那方面卻獲得了成功。
書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上一篇:成語《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奇貨可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