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見賢思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見賢思齊:jiàn xián sī qí
詞源:《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詞由: 孔子經常給他的學生講怎樣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對學生說:“遇到一個有道德品性優美的人,就要向他學習, 想自己能有他那樣的美德;遇到品德不好的人,不是輕視他而離開, 而是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對好的要作為榜樣來學習, 對不好的也要作為自己的反面教員,都要通過自己的省察、思索, 這樣就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賢德的人。”
詞義: 看到品德高尚的人, 就一心向他學習,想自己能和他一樣。賢:美好, 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齊:相等, 一樣, 這里指具有同樣的美德。孔穎達疏: “見彼賢則思與之齊等。”
書證: 唐·駱賓王《靈泉頌》:“見賢思齊, 仰圭璋而有地; 揮毫興頌,鏤琬琰之無慙。”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則為他和曲填詞,移宮換羽,使老夫見賢思齊,回嗔作喜。”清·顧炎武《<井中心史歌>序》:“悲年運之日往, 值禁罔之逾密, 而見賢思齊, 獨立不懼, 故作此歌以發揮其事云爾。”
上一篇:成語《見羹見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視如敞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