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百戰百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百戰百勝:bǎi zhàn bǎi shèng
詞源:《孫子·謀攻篇》:“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詞由:孫武在《謀攻篇》中討論了領導戰爭的法則。他說:使敵人舉國完整地屈服是上策,出兵去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使敵人全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軍就差些;使敵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旅就差些;使敵人全連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連就差些,使敵人全班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擊破敵人一個班就差些。因此,百戰百勝,還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斗,而使敵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詞義: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每戰必勝,所向無敵。
書證:《管子·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擊驅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此乃百戰百勝之勢。”
上一篇:成語《百川歸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目不見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