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沾沾自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沾沾自喜:zhān zhān zì xǐ
詞源:《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 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
詞由: 西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有一個堂侄, 名叫竇嬰。景帝三年 (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串聯一起, 反抗漢朝的中央政權。為了平定叛亂, 漢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 賞賜他黃金千斤。竇嬰把皇帝的賞賜犒勞了將士, 和周亞夫將軍一起平息了叛亂。竇嬰也因此被景帝封為魏其侯。竇太后多次勸景帝免去庸碌無為的丞相劉舍, 而封竇嬰為丞相, 可景帝總是不同意。他對太后說:“魏其這個人, 平時總擺出一付洋洋得意的樣子, 處理事情輕浮草率, 實在是擔當不了這一重任的。”
詞義: 形容自以為是而洋洋得意。沾沾: 洋洋自得的樣子。
書證: 茅盾《子夜》五:“然而象他那樣的人, 決不至于讓某一件事的勝利弄得沾沾自喜, 就此滿足。”老舍《青年作家應有的修養》:“當然, 一本真正優秀的作品的確是個有價值的貢獻, 盡管一生只寫過這么一本, 功績也不可抹殺。但是, 作家自己卻不該因此而抱定‘一本書主義’,沾沾自喜。”
上一篇:成語《河東獅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法家拂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