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憂心如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憂心如焚:yōu xīn rú fén
詞源: 《詩經·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 憂心如焚, 不敢戲談。”
詞由:公元前七百多年前的周幽王王,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庸暴君。他只知吃喝玩樂,根本不把人民的死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師尹氏,把朝廷大權交給尹氏,致使政治混亂,人心離散,國勢日趨衰弱。當時,有個名叫家父的大夫對此深為憂慮,他希望周幽王能夠看到危險,振作起來,改變這種狀況,從而使周王室的統治能夠延續下去。于是,他寫了《節南山》一詩。詩中用諷刺的筆調,揭露了太師尹氏的罪惡,抒發了一般貴族和老百姓的憂憤,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意思:威名赫赫的太師尹氏,人民一個個都在瞧著你,他們的心里憂愁得就象火燒一樣,嘴里卻不敢隨便談論。周幽王不聽大夫們的勸告,最后終于成了西周的末代君王。
詞義:憂憤的心情就象火燒一樣。如焚:象火燒一樣。形容非常憂慮和焦急。
書證:《魏書·禮志三》:“伏讀哀灼,憂心如焚。”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回:“孔明答曰:‘憂心如焚,命不久矣!’”
上一篇:成語《德高望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怏怏不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