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喜不自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喜不自勝:xǐ bù zì shèng
詞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今日中選得官,夫人反行不悅,何也?”
詞由:張君瑞科舉得中,正是“今朝三品職,昨日一寒儒。”被授任河中府尹,來到崔家,準備與鶯鶯完聚。見了崔夫人的面,見崔夫人臉色不悅。張君瑞就說:“我赴京趕考時,夫人親自為我餞行,那時我歡喜得很,今天我得中了,為什么反而不高興呢?”原來崔夫人說過:“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白便上朝取應去。我與你養著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今天張君瑞得中了,為什么又不高興呢?只是因為崔鶯鶯父親在世時訂的對象鄭恒從中作梗,謊說張君瑞得中后做了衛尚書家女婿,所以鬧了個誤會。
詞義:歡喜到了自己都承受不了的地步。勝:能承受。形容喜歡到了最高的程度。
書證: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回:“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鄒韜奮《經歷·踏進了約翰》:“我們兩人得到投考勝利的消息后,當然是喜不自勝的。”
上一篇:成語《唯命是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嗟來之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