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千篇一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千篇一律:qiān piān yī lǜ
詞源: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
詞由:晉朝時候,有個司空叫張華,他作詩常學習東漢末年建安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粲。盡管他的作品有王粲詩的風格,但只是在追求綺麗的詞藻,運用的比興手法也都平淡無奇。從晉代看,那個張華在文壇上是頗有點名氣的,可真正內行的人并不十分欣賞他的作品,特別認為他的詩大多敘寫兒女的柔情,缺乏高昂的氣勢。南朝·宋詩人謝靈運還說:“張華的詩雖然有上千篇,但都是一個形式而已。”
詞義:很多篇文章或多次說話都是同樣的內容,同一的調式。比喻文章、言談、行事重復老一套,而不知變通。
書證: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張為稱白樂天,……千篇一律,詩道耒成,慎勿輕看,最能易人心手。”魯迅《集外集拾遺·老調子已經唱完》:“宋朝的讀書人講道學,講理學,尊孔子,千篇一律。”
上一篇:成語《千人所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千載難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