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jiāng shān yì gǎi bǐng xìng nán yí
詞源: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詞由:說的是一個名叫蕭穎士的人,性子嚴(yán)急得很,仆人有一句話不投他的心意,就立刻暴躁如雷起來;稍微有點(diǎn)兒差誤,他就一把把奴仆揪翻在地,隨手拿個東西,就沒頭沒腦地打。他的仆人實(shí)在吃不消,一個一個走了,只剩下杜亮一個人,他還是沒有改,依舊打。天生的性兒,使慣的氣兒,打溜的手兒,杜亮被打得比以前更多了,因?yàn)橄惹翱梢源蛄诉@個空那個,現(xiàn)在只有杜亮一個,一打就是他。蕭穎士也是讀書明理的,為什么這樣一味蠻打、不知好歹呢?為什么沒有一點(diǎn)仁慈之心,改悔之念呢?打過了也覺得不對,可是性子一來照樣打。這真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啊!
詞義:江山容易改變,一個人的秉性卻很難改變。表示要改變一個人長期養(yǎng)成的習(xí)性是很不容易的。亦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書證: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易。”魯迅《準(zhǔn)風(fēng)月談、后記》:“然而‘江山好改,秉性難移’。我知道自己終于不能安分守己。”巴金《家》二:“你總是這樣不愛收拾,屢次說你,你總不聽。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上一篇:成語《汗流浹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江郎才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