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
“淡”是形聲字。小篆從水(氵),炎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淡”。
《說文·水部》:“淡,薄味也。從水,炎聲?!保ǖ?,不濃的味道。從水,炎聲。)
“淡”的本義為味道不濃厚。如《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泛指稀薄。如李清照《聲聲慢》:“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庇种割伾珳\。如杜甫《麗人行》:“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由淺淡引申出冷淡、不熱情。如《新唐書·盧鈞傳》:“(盧)鈞與人交,始若淡薄,既久乃益固。”進(jìn)而引申指不熱衷名利,不看重。如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庇忠曛赴察o、閑適。如《老子》第三十一章:“恬惔為上,勝而不美。”又引申指生意不興旺。如“淡季”。
上一篇:《涉》字義,《涉》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涉》
下一篇:《淳》字義,《淳》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