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擢發難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擢發難數:zhuó fà nán shǔ
詞源: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 尚未足。’”
詞由: 戰國時候, 在魏國大夫須賈門下當差的范雎, 一次跟了須賈出使齊國去訪問。齊王聽說范雎有辯才, 想收留他, 便派人給范雎送去許多金錢、禮物。范雎沒有收下財物,卻引起了須賈的疑心。回國后,便向相國魏齊告發他私通齊國。魏齊不分青紅皂白, 把范雎抓來毒打一頓, 看他奄奄一息時便丟棄在一個廁所里。誰知范雎沒有死, 被人救活后改名張祿, 設法逃奔秦國,竟被秦王看中當了國相。后來, 秦國要發兵進攻魏國, 魏王很害怕,急派須賈出使秦國求和。須賈想先走國相張祿的門路, 一見原來就是從前遭自己陷害幾乎致死的范雎,當即慌忙脫下衣服、跪著爬進相府,向范睢請罪。這時范雎問他:“你知道你的罪狀有多少。”須賈連連磕頭說:“我知道, 即使拔下我所有的頭發作籌碼來計算我的罪過, 也不夠用啊!”
詞義: 拔光了的頭發, 難以數得清楚。擢: 拔。形容罪惡累累,無法算清。亦作“擢發莫數”。
書證: 《晉書·石勒載記上》:“擢將軍之發不足以數將軍之罪。”宋·蘇軾《到惠州謝表》:“方尚口乃窮之時, 蓋擢發莫數其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可死之罪,擢發難數。”
上一篇:成語《擒賊擒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敢怒而不敢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