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心亂如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心亂如麻:xīn luàn rú má
詞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嘆批:“此其心亂如麻可知也。”
詞由:這是張君瑞一見崔鶯鶯后,和普救寺長老、紅娘見面的事。張君瑞一見到崔鶯鶯,就被她的姿色所傾到。他想對崔鶯鶯看個夠, 就對長老說:“欲假一室, 晨昏聽講。”正談著,崔鶯鶯的侍女紅娘來了,他便胡思亂想:“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鴛帳, 怎舍得他疊被鋪床”;他迎著紅娘恭恭敬敬作揖, 說:“向小娘子拜揖!”紅娘并沒有問他, 他便主動自我介紹:“小生姓張, 名珙, 字君瑞, 本貫西洛人也, 年方二十三歲, 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 并不曾娶妻……”紅娘一走, 他自想和崔鶯鶯正好是一對:“他有德言二貌,小生有恭儉溫良。”金圣嘆說這時刻的張君瑞正是“心亂如麻”。
詞義: 心里亂糟糟的, 就象一團亂麻一樣, 沒有一點頭緒。
書證: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五回:“做皇帝的, 一日萬機, 加以鄰兵壓出境,正是心亂如麻的時候。他卻開口來便是正心、誠意, 試問辦得到辦不到?”歐陽山《苦斗》五四:“想到這一點, 他心亂如麻, 一夜都沒有合過眼兒。”
上一篇:成語《徒勞無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心廣體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