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嘔心瀝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嘔心瀝血:ōu xīn lì xuè
詞源: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遇有所得,即投書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dāng)嘔出心乃已爾。’”
詞由:唐代詩人李賀,他自幼聰明,天賦又很好,還能刻苦勤奮地學(xué)習(xí),具有很好的寫詩的條件。但他能成為有名詩人的根本原因,還在于他刻苦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從實際生活中汲取詩歌的營養(yǎng)。這里有一個小故事:他每天早上騎著馬出去,一邊走一邊觀察、構(gòu)思;一發(fā)現(xiàn)有詩意的題材,就馬上詠成詩句,寫在紙條上,放到背著的袋子里去,等回家后再整理成篇。每天晚上回到家,他的母親叫婢女把袋子里的紙條拿出來。他母親看到這許多紙條,就說:“你這樣用心費思,會累壞身體的啊!到頭來你是會把心血都要吐出來的。”
詞義:把心嘔出來,血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嘔:吐;瀝: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比喻費盡了心思,絞盡了腦汁。
書證:臧克家《老舍永在》:“嘔心瀝血,謳歌社會主義,受到群眾的歡迎。”《人民日報》(1986年1月4日)高文謙《在最后的日子里》:“在‘文化大革命’這場悲劇性的歷史災(zāi)難中,人民從周恩來砥柱中流、力挽狂瀾、嘔心瀝血的努力中,認(rèn)識到他是人民意志和愿望的體現(xiàn)者,因而更加贏得了人民衷心的愛戴,把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寄托在他的身上。”
上一篇:成語《否極泰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唯利是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