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東道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東道主:dōng dào zhǔ
詞源:《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詞由: 春秋時期, 晉公子重耳因內亂逃亡到鄭國時。鄭國關起城門不讓他進去。后來重耳回國做了晉國國君,便約會秦國共同攻打鄭國。鄭文公知道后, 立即派燭之武去勸說秦國退兵。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一起攻打鄭國, 我們定會滅亡。如果滅掉鄭國對你們有好處, 我也就沒話好說了。現在你要越過晉國到鄭國來, 即使占領一寸土地也是很困難的。有什么必要滅亡鄭國而壯大晉國的力量呢? 晉國強大了相對而言秦國就弱了。如果你們從鄭國撤兵, 讓鄭國作為秦國東邊道上的主人,那么,鄭國也可以供應秦國人往來中所缺乏的東西, 這對你們來說是毫無害處呀! 況且, 晉國人不講信用, 貪得無厭。如果他們滅了鄭國, 接著就會向西擴張, 侵犯秦國的利益, 希望你認真考慮一下是否值得這樣做。”秦穆公聽了, 便與鄭國訂立了盟約。晉國于是不得不撤兵了。
詞義: 東邊路上的主人。后用以泛指出錢請客的人, 或指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
書證:唐·李白《李太白集·卷十·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他后來的, 先罰他和了詩。要好, 就請入社; 要不好, 還要罰他一個東道兒再說。”
上一篇:成語《東床快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喪家之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