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上下其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詞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頡遇王子,弱焉’。”
詞由:春秋時,楚國進攻鄭國,鄭國守邊大將皇頡不幸被楚國邊境上的一個縣官穿封戌俘獲。楚王的弟弟王子圍謊說是他捉住了皇頡。為了爭功,兩人互不相讓,一直鬧到太宰伯州宰那里。伯州宰說:“不必爭了, 只要把皇頡帶來一問便知分曉了。”伯州犁對王子圍有偏心, 當皇頡帶到時, 他高高舉起一只手指著王子圍暗示說:“皇頡, 這位是我國君王寵愛的弟弟。”隨即放下手指著穿封戌說:“他是我國邊境上的一個縣令, 你老實說, 到底是誰捉住你的?”皇頡為了活命, 只好撒謊說:“我是被王子圍捉住的。”
詞義: 原指用上下舉手的方式制造弊端, 歪曲事實的行為。后形容互相勾結, 玩弄花招, 共同舞弊的劣跡。
書證: 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四回:“先把前頭委的幾個辦料委員, 抓個錯, 一齊撤差, 通通換了自己的私人, 以便上下其手。”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虧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腳,還可上下其手一番。”
上一篇:成語《一鼓作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下車伊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