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言九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
詞源:《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于趙,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疆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詞由:戰國時,趙國有個公子叫趙勝,號平原君。平原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他的門下養了不少食客,為其出謀劃策。公元前290年,秦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求救。有個叫毛遂的食客自我推薦,請求與平原君一起前往楚國。在楚國,毛遂面對楚王直陳利害,一番話說服了楚王,答應和趙國聯合抗秦。回國后,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說:“毛先生這次去楚國,一席話就使趙國在楚國眼里象九鼎大呂之寶一樣身價倍增,真是了不起啊!”自此,平原君把毛遂作為上客相待。
詞義:一席話相當于九鼎之重。九鼎:古代的寶物,傳說是夏禹所鑄。比喻話語的作用極大。
書證:清·李海觀《歧路燈》第五回:“二位老師,一言九鼎。”清·馮桂芬《致曾侯相書》:“執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議,甚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賢妹是他的救命恩人,一言九鼎。倘蒙賢妹勸說幾句,使他懸崖勒馬,潛逃異鄉,避此厄運,我將世世生生永學賢妹之德。”陳毅《記遺言》詩:“碧血長江流不盡,一言九鼎重千秋。”
上一篇:成語《一竅不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