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舍本逐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舍本逐末:shè běn zhú mò
詞源:《戰(zhàn)國策·齊策四》:“威后曰:‘茍無歲,何以有民? 茍無民, 何以有君? 故有問舍本而逐末者耶?”
詞由: 齊國的使者帶著齊王的書信, 出使趙國, 前去拜見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威后。趙威后親切接見了齊國使者。見面時, 威后不是先打開齊王的信, 而是先打聽齊國的收成怎樣? 有無自然災(zāi)害? 老百姓生活怎樣?然后才問齊王好。齊使心中不悅, 說:“我奉齊王之命前來向您問好,想不到您不先問齊王好,反倒先打聽收成和百姓的情況, 這不是把賤人放在貴人之上了嗎? 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趙威后和藹地笑著解釋說:“此言差矣! 假如年成不好, 哪來百姓; 沒有百姓, 又談何君王呢! 我先問年成、百姓, 后問齊王, 怎么是舍本問末呢?”接著趙威后又一一問了鍾離子、葉陽子、嬰兒子等齊國名流及于陵子仲的情況。
詞義:考慮問題、處理事情舍棄了根本的主要的而著眼次要的、枝節(jié)的。舍:丟棄;逐:追求。亦作“棄本逐末?!?/p>
書證:《漢書·食貨志下》:“貢禹言:‘鑄錢采銅……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序》:“舍本逐末,賢哲所非。”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卷五十·自敘》:“舍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所之從。”
上一篇:成語《舍我其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良工心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