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春露秋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春露秋霜:chūn lù qiū shuāng
詞源: 《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 春禘秋嘗。霜露既降, 君子履之, 必有凄愴之心, 非其寒之謂也; 春, 雨露既濡, 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 如將見之。”
詞由:這是說的民俗中祭祖先的事。每到春、秋兩季, 都很容易引起人們對先人的懷念, 因而就進行對先人祭祀的活動。到了秋天, 嚴霜自天而降,人們走在路上,踏著嚴霜,心頭自然產生一種凄愴的感情。這不是因為覺得天氣寒冷的緣故, 而是想到先人仙逝而去, 已覺凄愴;到了春天, 雨露飄落下來, 浸潤著土地、萬物, 人們踏著雨露而行,就想到先人把自己撫育長大, 費盡心力, 因而產生了怵惕之心, 就好象看到先人在問自己: 你有沒有辜負我對你養育的一片之心啊!
詞義: 面對春露秋霜而引起對先人的懷念。后亦比喻恩澤和威嚴。
書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 “眚災肆赦, 則文有春露之滋, 明罰敕法, 則辭有秋霜之烈。。南朝·陳·徐陵《陳公九錫文》:“春露秋霜, 允恭粲盛。”《北史·袁翻傳》: “威嚴秋霜,惠沾春露。”《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二十八回:“他木是曲園太史的女公子, 凡屬詩詞歌賦, 無不家學淵源, 因此春露秋霜, 益增感慨。”
上一篇:成語《明眸皓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曾參殺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