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按圖索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按圖索驥:àn tú suǒ jì
詞源: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所謂‘按圖索驥’也。”
詞由:伯樂是春秋時秦國人,相傳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可是他的兒子并不聰明。伯樂根據實地經驗寫了一本《相馬經》,他兒子讀了,只是機械地記住幾條,就出去找尋良馬去了。一天,他在路邊看見一只大蛤蟆,便高興地對父親說:“我得到一匹良馬了,它跟你書上寫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同。”伯樂真是氣得很,但想想又很可笑:兒子笨到這個地步。他嘲笑兒子說“這匹馬善于跳躍。但可惜不能騎。”詞義,按照書上寫的條文去找良馬,索:尋找;驥:良馬。后多比喻機械地按照老辦法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需要的東西。
書證:明·趙汸《葬書問對》:“每見一班按圖索驥者,多失于驪黃牝牡,苛非其人,神定識超,未必能造其微也。”韜奮《萍蹤寄語初集》:“我們做旅客的只要備有一小本地道車地圖,上面有各街道,有各條地道車,‘按圖索驥’,即使路途不熟,什么地方都可去得。”
上一篇:成語《按兵不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排難解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