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安步當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安步當車:ān bù dàng chē
詞源: 《戰國策·齊策四》:“斶愿得歸, 晚食以當肉, 安步以當車, 無罪以富貴, 清靜貞正以自虞。”
詞由: 戰國時, 齊國有個叫顏斶的人, 很有學識、才能, 但不愿意做官。一天, 齊宣王命顏斶進見。宣王見了他, 就說:“斶, 過來。”他也就對宣王說:“王, 過來。”宣王氣得要命, 可他卻泰然自若。宣王大怒, 高聲喝道:“是國君高貴, 還是士人高貴? ”顏斶說: “士人高貴。以前秦軍攻打齊國經過魯時, 為了保護名士柳下惠的墳墓, 傳令全軍: 在墳墓五十步以內毀壞一草一木的, 處以死刑。進入齊國后, 又下令: 誰能把齊王的頭砍了獻來,賞金千鎰。活著的國君的頭, 還抵不上死了的士人的墓, 國君有什么了不起:”由于顏斶才學淵博, 齊宣王要拜他為師, 跟他一起享受榮華富貴。顏斶冷漠而嚴肅地說:“我不要享受榮華富貴。我餓了吃粗飯比吃肉還香, 徒步走路, 抵得過坐車。我無拘無束地過著清靜的生活, 清清白白地做人, 是一種極大的樂趣!”
詞義: 慢慢地行走, 如同坐在車子上一樣。安: 安詳, 不慌不忙地;步: 步行, 行走, 表示安然自在的步行, 樂趣極濃。
書證: 《晚清文學叢鈔·中國現在記》 :“一到下午, 便一個人安步當車, 出門逍遙自在去了。”
上一篇:成語《安居樂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家無儋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