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邵燕祥·在遠方》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邵燕祥,當代詩人,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時叫北平)一個職員家庭。1945年夏天,從小學進入中學。處女作是1946年4月發(fā)表在報紙上的一篇雜文《由口舌說起》,批評了習于飛短流長的社會現(xiàn)象。從那時起,他在參與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學生運動的同時,寫了不少雜文、詩歌和散文式的小說。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終止了在大學一年級的學業(yè),到北京電臺工作。他的第一本詩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詩集《到遠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寫的抒情詩,其中一些表現(xiàn)了年輕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個性色彩的詩,為他贏得了讀者的最初的聲譽。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詩和雜文中觸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會現(xiàn)象,受到批評和斗爭。直到1978年,他被剝奪發(fā)表作品的權利達20年之久。其間,在1962年春有些解凍的跡象,他得以寫了一個劇本,發(fā)表了幾首詩和一篇小說;這年秋天,那篇寫親子之情而不涉及階級斗爭的小說又遭到公開抨擊。他在1979年初恢復政治名譽。從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獻給歷史的情歌》、《在遠方》、《如花怒放》、《遲開的花》、《邵燕祥抒情長詩集》等八種詩集和詩選,還有詩評集《贈給十八歲的詩人》、《晨昏隨筆》,雜文集《蜜和刺》、《憂樂百篇》。從1980年前后發(fā)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雜文開始,又寫了大量的雜文,批評各種社會弊病?,F(xiàn)為中國作協(xié)理事和主席團委員,中國筆會中心會員。
內容概要
云南驛懷古
我是歷史,奔跑在古驛道上,/多少星霜。天天踐著晨霜上路,/直跑到西山山影落在東山上。/清冷的星斗篩進馬槽,/秦時明月漢時關,歷盡興亡。奔跑過多少烽臺堠望,/驛站荒涼。荊棘蔓草/長滿了當日的迷宮阿房。/我叩問人民;秦贏政/怕不如一曲民歌壽命長。驛道上,也曾有鮮荔枝飛馳而往,/紅塵飛揚。百姓長年陷身于水火,/而華清池四季溫湯。/李隆基,我不忍呼你為淫棍,/你早年曾是個有為的君王。永遠是如此行色倉皇,/漏夜奔忙。說什么關山難越悲失路,/負重致遠的才是民族的脊梁。/從來草野高于廟堂,/莽蒼蒼,一萬里關山風起云揚。
沉默的芭蕉
芭蕉/你為什么沉默/佇立在我窗前/枝葉離披/神態(tài)矜持而淡漠從前你不是這樣的/在李清照的中庭/在曹雪芹的院落/你舒卷有余情/綠蠟上晴光如潑 近黃昏,風雨乍起/敲打著竹籬瓦舍/有約不來/誰與我相伴/一直到酒酣耳熱 呵,沉默的芭蕉/要談心請拿我當朋友/要爭論請拿我當對手/在這邊鄉(xiāng)風雨夜/打破費爾巴哈式的寂寞 芭蕉啊我的朋友/你終于開口/款款地把幽思陳說/燈火也眨著眼睛/一邊聽,一邊思索 芭蕉,芭蕉/且讓我暖了擱冷的酒/憑窗斟給你喝/夜雨不停話不斷/孤獨,不是生活
生命
只有不化的積雪/沒有不散的浮云 那千秋的積雪/在雪線之上凍結 人說石林更長久/出現(xiàn)在海水干涸的時候 時間過去了二億七千萬年/從來一絲也沒有動彈 多少皺紋是風雨所侵凌/不露一絲哀樂的表情 從來不吃人間的煙火/滄桑冷暖,一句話也不說 與其化為石林而不朽/不如化為一朵浪花隨著大海翻騰 放聲隨著海浪喧嘩/投身陽光向長天蒸發(fā) 化為云,化為雨/化為不滅的種子滲進大地
無題
還是那個太陽,忙碌的太陽! /一天二十四小時照著地球——/不許鳥兒亂啄,這青青的蘋果/慢慢轉紅了,在初秋; /在初秋的陽光下,我發(fā)現(xiàn)大地走向成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發(fā)現(xiàn)了眾多的朋友/……/枝頭懸掛著半熟的蘋果,/有什么東西成熟在我心頭? 還是那支歌,還是那歌喉,/閃光的歌聲像一匹閃光的薄綢——/繚繞著莊嚴的豎琴,柔韌的手指,/鋼琴、電吉他,錦瑟與箜篌; /歌聲流過,像日光和月光/流過我的心,你的明眸,/它曾觸亮我憂愁中的歡樂,/讓它融化你歡樂中的憂愁。還是那顆心,還是那雙手,/心和心相印,手與手相求——/我的心迷戀著,迷戀著生活,/我的手召喚著,召喚著朋友; /生活啊,朋友啊,再不要背叛我! /恩情還沒報答,愛也還沒愛夠! /在天空,就一起歌唱著飛翔! 歌唱! /在大地,就一起自由地奔走! 自由!
我銘記
三十三場批斗會/三十三張大字報/三十三陣浪頭,三十三陣風暴/三十三次踏上一只腳……/只消你/悄悄遞來一個眼神/冰釋了/滿天的憂愁,滿懷的煩惱 六十六回叫囂謾罵/六十六番鞭笞拷打/六十六遍凌遲,六十六遍凌辱/六十六種折磨與扼殺……/我聽見/你嘴角抿著的無聲的言語/告訴我/冰封里還有不雕的花 九十九聲詛咒/九十九道傷口/九十九份死刑判決書/九十九層地獄……/敵不過/你伸來攙我的溫存的手/一縷柔情/一百次!一百次把我搶救 我銘記你辛酸的微笑/你銘記我痛苦的忠誠/信仰/啊,我的信仰/讓我們用白眼蔑視/他們的伎倆全都落空
作品鑒賞 邵燕祥在80年代文學的新時期,創(chuàng)作力旺盛活躍,其成就引人注目,他先后有二本詩集獲中國作協(xié)詩歌獎,一本是《在遠方》,還有一本是《遲開的花》?!对谶h方》是他80年代初的詩集。《云南驛懷古》是一首借懷古來抒懷的詩,詩人選擇了古驛道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歷史遺跡來評說,阿房宮奢侈,華清池的淫樂,以及“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封建特權,都是人們所熟悉的。而今詩人在古驛道上奔馳,時代不同了,十年浩劫結束了,詩人自認為已經(jīng)歷盡興亡。月亮依然是秦代那一輪,關隘依然是漢朝的,然而寫“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唐代詩人早就不在了,那些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君王們也灰飛煙滅了,剩下的是荒涼的驛站,和阿房迷宮的廢墟,詩人真是見得太多了,因此他說“我是歷史”。然而同時他又以歷史的身份疾呼:從來草野高于廟堂,也就是說,人民是決定一切的,民族的脊梁應該有負重致遠的精神。這詩很富于歷史的深度和思想的力量,而細節(jié)的選擇、語言的含蓄和詩的激情,給詩帶來強烈的藝術效果。《沉默的芭蕉》是一曲新穎別致的抒情詩,是熱情的詩人旅途試筆之一。旅居南方,窗前植有搖曳的熱帶植物芭蕉;有時,恰是這株芭蕉給游子帶來孤獨感。這本是很多人都有過的體驗。然而,邵燕祥的高超詩藝,使得這日常的體驗轉化成了審美的結構,而且一唱三嘆,一波三折,饒有興味。詩句寫得很平淡,很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其實,詩人的體驗與沉吟并不是很簡單很容易的。從感覺上說,最吃緊的是詩人抓住了芭蕉姿態(tài)的前后變化:一開始是沉默,是枝葉離披,神態(tài)矜持而淡漠,后來終于開口,款款地把幽思陳說。中間插入李清照、曹雪芹庭院芭蕉的舒卷活潑,以此作為對照,現(xiàn)代詩人的感受有了厚度。難得的是,詩人并沒有因為昔日有吟詠芭蕉的名人名篇而限制甚或代替了自己的心眼; 古人的作品在他只是一種對照,現(xiàn)代詩人的感受因此而更豐富更有意思了?!渡肥且皇滓馕渡铋L的詩,它遙遠地從浮云寫起,從浮云寫到積雪,從積雪寫到石林,寫到石林長久的存在,永恒的沒有動彈,不露表情,沒有言語。詩人認為,石林是不朽的,然而它是沒有生命的;浪花的生命也許是短暫的,然而它有活力、有生命、有生氣,它敢于放聲喧嘩,投身陽光,它變化無窮,可以為云,可以為雨,當滲進大地的時候,它是不滅的種子。這詩的構思是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這本來是一首人們寫過千百次的吟詠石林的詩,然而詩人從石林想到海浪,從石林的不朽想到海浪的翻騰,一個很好的奇思就產(chǎn)生了。這肯定是一首吟詠石林的很獨特的詩,當然如果不會理解的話,石林公園的管理人員會對這詩不感興趣,因為在這里詩人對石林取了大不恭的態(tài)度。有人樂山,有人樂水,看來邵燕祥是屬于后者。《無題》可以按照通常的解法,解作情詩。這詩一共三節(jié),一節(jié)比一節(jié)向前發(fā)展。第一節(jié)里的“青青的蘋果”和“大地走向成熟”可以理解為寫景,也可理解為暗喻;前者可以隱喻少女逐漸長大,后者可以隱喻中年男人在感情上遲來的成熟。詩人十分成功地把這兩個形象統(tǒng)一在“秋天的陽光”這一境界之下?!爸︻^懸掛著半熟的蘋果,/有什么東西成熟在我心頭?”是很驚警的詩句,既明白,又含蓄,感情飽滿,很新穎。第二節(jié)的意思好像是說對方是一位歌手。你的歌曾經(jīng)在我憂愁的時候帶來歡樂,而現(xiàn)在聽你的歌聲,卻感覺歡樂中有憂愁。第三節(jié)寫愛的渴望:“我的心迷戀著,迷戀著生活”,渴望飛翔,渴望自由。這些詩句都寫得不隱不顯,婉轉而又明朗,明朗而又得體,吞吞吐吐而又可以登大雅之堂。總之,《在遠方》里好詩是很多的。邵燕祥詩最大的特點是以獨創(chuàng)性的詩思,表現(xiàn)真摯深沉的感情。他的詩的文學性水準是很高的,他對于詩的悟性是很高的,然而他卻不刻意去苦求,因此他的詩顯得自然、平易、樸素,沒有斧鑿的痕跡。
上一篇:《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鄒荻帆·鄒荻帆抒情詩》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