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示辱是什么意思
【典源】 《藝文類聚》 卷八十二引《東觀漢記》 曰:“劉寬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后漢書·劉寬傳》:“延熹八年,(寬) 征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今譯】 后漢劉寬任南陽太守,他性情溫厚,能寬恕人,從不發怒呵斥下屬,如果官吏百姓有過失,只用蒲做的鞭子來責打,不使皮肉受傷,只是使其感到恥辱。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官吏治政寬厚愛民,以感化服人。
【典形】 鞭蒲、蒲鞭、蒲鞭之政、蒲正不須鞭、施鞭蒲、政成蒲鞭、蒲鞭之恥、不施安用蒲、蒲豈非鞭、示恥蒲鞭、蒲鞭懸。
【示例】
〔鞭蒲〕 明·徐渭 《楊會稽公去思》:“一錢亦擲水,三尺只鞭蒲。”
〔蒲鞭〕 唐·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
〔蒲鞭之政〕 南朝梁·江淹《始安王拜征虜將軍章》:“臣職右南陽,謝蒲鞭之政; 任重臨淄,無遣獄之化。”
〔蒲正不須鞭〕 宋·陸游《送子虡赴金壇丞》:“棠宜使可愛,蒲正不須鞭。”
〔施鞭蒲〕 明·高啟《南州野人為吳邑曾令賦》:“我本野人偶叨祿,向汝未忍施鞭蒲。”
〔政成蒲鞭〕 宋·陸游《江東韓漕晞道寄楊庭秀》:“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錢流倉粟紅。”
上一篇:董宣強項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藍橋遇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