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言不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出言不遜:chū yán bù xùn
詞源: 《三國志·魏志·張郃傳》:“圖慚, 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 乃歸太祖。”
詞由: 張郃本是袁紹手下的一個(gè)得力將領(lǐng)。當(dāng)袁紹率兵十余萬與曹操在官渡相遇時(shí), 張郃提出: 烏巢屯積我軍糧草,應(yīng)派重兵守衛(wèi);而郭圖則主張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郭圖是袁紹的心腹, 而曹軍兵少糧缺, 袁紹期望一舉成功, 便采納了郭圖的意見。果然曹操偷襲袁紹的后方, 焚燒了鳥巢的糧草, 袁軍軍心動(dòng)搖了, 招致官渡之戰(zhàn)的慘敗。郭圖知道這次失敗是自己的計(jì)策不當(dāng)造成的, 便采取惡人先告狀的辦法, 向袁紹誣告說張郃對(duì)吃了敗仗是幸災(zāi)樂禍, 說話也很傲慢。張郃怕被袁紹殺害, 便去投降曹操了。
詞義: 說話傲慢、無禮。遜:謙讓,恭順。
書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 “杜遠(yuǎn)出言不遜, 被某殺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桓公大怒曰: ‘匹夫出言不遜。’喝令斬之。”魯彥周《呼喚》:“我生氣了, 我跳下床沿, 站到窗口,心里想, 這個(gè)女人到底是什么人,怎么如此出言不遜! ”克非 《山河頌》:“古世禮一聽, 就非常不滿,出言不遜地說:‘哼! 我看啦, 區(qū)上幾副頭子, 只曉得當(dāng)官做老爺, 擺威風(fēng)!”
上一篇:成語《沖州撞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初出茅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