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亂七八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亂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詞源: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三回:“象這么亂七八糟的寫了一大套, 我也記不了那許多了。”
詞由: 這里面有著這么一件怪事:有一個人在鹽巡道的衙門外面, 席地而坐, 出賣一張帖子, 出賣的是交朋友的協議書。在他面前, 還鋪了一張出賣帖子的說明書, 上面這樣寫著: 某年某月我認識了一個朋友, 那時大家困難, 你窮我也窮,認個窮朋友吧。為了表示真誠, 就寫個東西,上面說了“貧賤相為命,富貴毋相忘”之類的話。那朋友要做生意, 就借給他本錢; 做生意折了本, 想出門謀事, 又借給他路費。那朋友一去幾年, 人不回來,也沒錢寄回來, 又代他養家。如今那朋友做了道臺, 闊了, 可自己仍很窮, 問他借錢, 連信也不回; 特地來找他, 七八十次也見不著人。因此說, 這個帖子對我毫無用處了, 賣幾分錢; 有錢的賣了去, 可向道臺認個舊友,還能起點作用的。
詞義: 形容混亂得很。亦作“亂七八遭”。
書證: 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圖書字畫,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 不象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魯迅《人生識字胡涂始》:“從周朝人的文章, 一直讀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駁雜,腦子給古今各種馬隊踐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亂七八遭。”
上一篇:成語《乘龍佳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亡羊補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