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與世長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與世長辭:yǔ shì cháng cí
詞源: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詞由:傳說清代平?jīng)隹h有個人名叫賈奉雉。他的才情文章在當(dāng)時是很負盛名的,但是屢試不第。有一天,賈奉雉在路上碰到一位姓郎的秀才。郎秀才對他說:“天下的事情,要求太高了很難;要求得低一點就很容易。你老兄應(yīng)該揀那種被人瞧不起的文章去模仿。我保證你能金榜題名。因為那些考試官,都是靠那些被人家瞧不起的文章爬上去的。”下次考試,賈奉雉就交了篇開玩笑胡謅的文章。皇榜一揭曉,賈奉雉竟然真的高中了。他自言自語道:“這種狗屁文章一旦公布出來,我還有什么面孔見人呢!我用這種文章中舉,正象金盆玉碗里裝著狗屎,真沒臉再見朋友了。我只有躲到深山里去,再也不到這世界里來了!”結(jié)果,賈奉雉雖中了舉,卻不肯做官。
詞義:與人世間永別。辭:告別。一般指人逝世或超脫塵世。
書證: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五十八回:“況且老病纏綿,悲懷莫訴,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眼見得是要與世長辭了。”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曹冷元那斑白的頭發(fā)楂和胡須都燒焦了,臉上起著一片紅泡眼睛含著渾淚,與世長辭了!”
上一篇:成語《不遠千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東張西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