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疾惡如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疾惡如仇:jí è rú chóu
詞源:《后漢書·陳蕃傳》:“又前山陽太守翟超, 東海相黃浮, 奉公不橈, 疾惡如仇。”
詞由: 后漢的陳蕃, 有一次上書,談到翟超、黃浮這兩個人。這兩人都是后漢的忠直之士, 剛直不阿的官吏。翟超對漢安帝的任用外戚,極力上書進諫, 引起所有寵臣既怕他又恨他。黃浮在漢桓帝時拜為東海相。中常侍徐璜的哥哥有個兒子叫徐宣, 在地方上為非作歹, 就是有徐璜這個靠山。黃浮決定對徐宣予以嚴懲, 他手下的人都竭力勸阻,都怕黃浮處治徐宣會招來大禍。可是黃浮說:“徐宣是一個國賊, 怎么放得過他? 我今日殺掉他, 明天我被處死, 死也閉目了。”所以陳蕃說這兩個人對壞人壞事看得如同自己的仇敵一樣。
詞義: 憎恨壞人壞事如同仇敵。疾: 痛恨, 憎恨; 仇: 仇敵。亦作“嫉惡如仇”。
書證: 漢·孔融《薦禰衡表》:“見善若驚, 疾惡如仇。”《晉書·傅咸傳》:“剛簡有大節, 風格峻整,識性明悟, 疾惡如仇。”魯迅 《招貼即扯》:“他的著作, 開口‘圣人’,閉口‘吾儒’, 真是滿紙‘方巾氣’。而且疾惡如仇,對小人決不假借。” 梁斌《紅旗譜》二十二:“他對軍閥、政客,嫉惡如仇。”
上一篇:成語《疲于奔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登峰造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