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喜怒哀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喜怒哀樂:xǐ nù āi lè
詞源:《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
詞由: 子思一心想把祖父孔子的為人之道傳給孟子, 所以就寫了《中庸》。一開始就講天命。他說:道在性中, 教才有道。性有喜、怒、哀、樂, 這是人人都有的。當它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 是自然的, 天性沒有偏向。這樣的性,可以說是“中”;當喜怒哀樂表現(xiàn)出來了但卻合乎自然的道理, 這就可以說是“和”。所謂“中”, 是人的本性, 也是社會的大本; 那么“和”呢?就是天下的人共同走的修養(yǎng)身性的路。
詞義: 指人的各種感情。喜: 高興, 歡喜; 怒: 發(fā)怒, 憤慨; 哀:悲傷, 哀痛; 樂: 快樂、歡欣。
書證: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曰:“雖是海外之邦, 不過言語不同, 衣服有異, 那喜怒哀樂的人情, 原是一樣的。”魯迅《“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自然, ‘喜怒哀樂, 人之情也’,然而窮人決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 煤油大王那會知道北京揀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饑區(qū)的災民, 大約總不去種蘭花,象闊人的老太爺一樣, 賈府上的焦大, 也不愛林妹妹的。”
上一篇:成語《唾面自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嗷嗷待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