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乘興而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乘興而來:chéng xīng ér lái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居山陰, 夜大雪, 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 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 即便乘小船就之, 經宿方至, 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曰:‘吾本乘興而行, 興盡而返, 何必見戴。”
詞由: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 任性放達, 棄官東歸, 住在山陰。有一天, 夜里下大雪, 等他一覺醒來, 雪停了, 但見月色清朗,長空無云。這時,他一面喝酒,一面詠誦左思的詩。可是, 心里總不那么踏實, 突然想起了會彈琴的朋友戴逵。他想: 如果戴逵在這里,琴聲伴月影, 友人話衷腸, 這是多么富有詩意啊! 想到就做, 他立即乘一只小船到戴逵家去。由于路程較遠,直到天亮才到。可是到了戴家門口,卻又不進去了,馬上掉轉船頭原路回家。有人問他為什么是急急忙忙去的,到了又不進去呢?他說:“我本是乘著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也就回家了,我為什么要見到戴逵呢?”
詞義:乘著心頭的一時高興而來。興:興致,興趣。多指高高興興地來到。
書證: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各軍士未及領賞,草草而散。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上一篇:成語《舉直錯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九死未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